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污染治理等民生实事件件落到实处,让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更少、获得感幸福感更多。
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虽弱于美国,但增速已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为近10年来最佳表现。除希腊外,欧元区成员国均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经济正增长。
中印继续引领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政府债务高企、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等因素将给日本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加息与缩表将造成美元持续强势,对新兴市场形成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与分析司司长洪平凡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全球经济前景的主要下行风险。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经济继续领先增长,俄罗斯和巴西走出衰退,南非保持小幅增长。
近期,特朗普政府针对钢铁贸易的调查报告未能如期发布,美国优先政策遭遇挫折,再次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全球复苏挑战仍存尽管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与广度为近年来最佳,但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存在。因此,作为金融机构,敢不敢将资金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取决于其对绿色产业、项目的了解程度及发展前景的研判能力,取决于其对客户资信状况、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把握程度。
三是谨防绿色虚假。二是不要用形式化的所谓绿色金融项目对接会来粉饰绿色金融的实效。但需清醒的是,这种兴趣除了政治上的考量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在实体经济复苏缓慢情况下,资产荒尚未有效纾解,绿色金融项目,特别是治气、治水等政府背景绿色金融项目恰成为当下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权宜之策,尽管有些项目能否盈利尚存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从长远可持续的角度看,要真正激发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动能,还需有效整合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探索建立绿色金融外部激励机制,包括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性存款倾斜等正向激励,也包括对涉及环境违法类项目进行金融追责等负向激励。
而且,由于绿色金融项目所需资金量大、期限长、不确定性大,金融机构所需付出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也相对较大。可以说,绿色金融之考永远处于进行时。
但是,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设立的立意绝非仅仅探索绿色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机制,而是要从整体上推进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市场资金利率中枢逐渐上移趋势下,成本的考量或将更多地影响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动能。尽管如此,在实践中对绿色金融的把握仍存在一定困难,金融机构在项目的选择、客户的选择上仍存在模糊性、不确定性。在激发绿色金融服务动能方面,从外部激励上解决了金融机构愿不愿意投的问题,还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显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若依据成本-收益权衡逻辑,未必具有很强的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和意愿。前不久,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微观金融活动中强化精细化管理。基于绿色金融期限长、潜在风险大等特征,要充分调动基层经营部门及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就需要在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方面做出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制度安排。
其实,绿色金融并非新概念,绿色金融的实践开展也已有时日,绿色金融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就决定了成本收益的权衡是金融机构决策的基本逻辑。
但是,隔行如隔山。二是调动内部积极性问题。
准确清晰地界定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范畴,不仅为金融机构指明方向,解决绿色金融投什么问题。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做好复合型的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提升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把控、识别和研判能力。关键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户适应性问题。同时要制定并细化适合绿色金融特征的风险问责机制,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另一方面,从收益看,绿色金融项目虽然能极大地拓展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但该类业务的盈利性并不高。针对绿色金融客户对象轻资产、投入资金量大、回收期长等特征,金融机构需在金融服务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其二:敢不敢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决策的前提是对信息的充分拥有。基于绿色金融期限长、潜在风险大等特征,要充分调动基层经营部门及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就需要在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方面做出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制度安排。
而且,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往往期限长、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且轻资产特征明显,其风险隐蔽性、滞后性特征强。作为地方政府,则需努力消除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绿色经济领域的顾虑。
可以说,绿色金融之考永远处于进行时。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状况,并推进和完善社会信用评级等中介组织的建设,为金融机构了解风险、把控风险提供底气。
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已明确,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伴随绿色金融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金融的题库也将不断丰富和具有挑战性。那么,推进绿色进入就无从谈起。如何有效整合金融、财政、环保等资源,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改善外部环境,以动员和激励金融机构投身绿色金融,摆在5省(区)面前的有四道必答题:问题一:绿色金融该投什么?即如何界定绿色金融的内涵外延,如何让金融机构找到绿色金融的入口。
但是,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设立的立意绝非仅仅探索绿色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机制,而是要从整体上推进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而且,在绿色金融项目中,许多属于地方政府(包括政府平台)类项目,金融机构在这类业务的价格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或至少不具优势。
之所以要通过设立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形式来推进绿色金融,除了顺应G20杭州峰会之后兴起的全球绿色金融新潮流外,决定本身也说明了绿色金融背后具有很多不可测性,需要通过反复试错来探索和突破。因此,作为金融机构,敢不敢将资金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取决于其对绿色产业、项目的了解程度及发展前景的研判能力,取决于其对客户资信状况、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把握程度。
在绩效考核方面,适当向绿色金融业务条线倾斜。以银行为例: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抵押、担保要求,积极拓展绿色信贷抵押物范围,探索和推广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推广信用贷款方式。
在激发绿色金融服务动能方面,从外部激励上解决了金融机构愿不愿意投的问题,还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IT产业否能列入绿色产业。二是不要用形式化的所谓绿色金融项目对接会来粉饰绿色金融的实效。金融机构敢不敢将资金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关键是要解决绿色经济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被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省(区)无疑已站在绿色金融的风口上。由于绿色金融项目本身带有一定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不高,大部分绿色项目需要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效果,因此所能承担的资金利率也有限。
如果对绿色金融的内涵外延缺乏较明晰的界定,绿色金融则缺乏实践的基础,金融机构则难以找到有效的介入口。同时要制定并细化适合绿色金融特征的风险问责机制,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
其三:愿不愿意投绿色金融?金融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一方面,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在前期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其营销成本相对其他公司类业务要大。
無非是「童年往事偶然聽」罷了,原不指望有什麼結果,沒料到,有一次,一個朋友聽了,告訴我下聯早已有,而且有三個: 芙蓉如面柳如眉 詩書可誦史可法 梅萼迎雪柳迎春 三個下聯是怎麼來的?真想不到,有一家小報 [阅读]
根據最新的情況(11月5日晚上11點),還有4個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喬治亞、北卡、內華達)沒有公佈勝負結果,另外沒有公佈結果的阿拉斯加應是川普囊中之物。 [阅读]
去動物園看猴子、看猩猩,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互相理毛的親密動作。 [阅读]
隨著旅遊業不景氣,這份待遇尚算豐厚的兼職消失了。 [阅读]
1993年拉賓(左)與巴解領袖阿拉法特(右)在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見證下,簽署《奧斯陸協議》|Photo Credit: 以色列新聞局(Avi Ohayon) 隨後,拉賓在199 [阅读]
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拜登拿下喬治亞(16票),川普拿下其他4個州。 [阅读]
「你難道寧可我酒駕嗎?」我和派蒂花了一個小時商量該怎麼改寫員工手冊,以因應未來的突發狀況。 [阅读]
《航海王》(港譯「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這些漫畫作品在日本海內外都有現象級超乎想像的成功,也被漫畫迷戲稱為過往JUMP週刊的「三台柱」。 [阅读]